新潮「民主」系列 - 哲理小故事 新潮「民主」系列 - 哲理小故事
 時代在前進,觀念在變化。於是動物界產生了許多的爭論,各持己見,百家爭鳴嘛,不抓辮子也不「秋後算賬」。這種民主的氣氛也說明了世界的進步。
  
  智商
  烏鴉多次吃狐狸的虧,一直耿耿於懷。今天看見狐狸當上了「智高研究所」所長,十分惱怒,指著狐狸的鼻子說:「你這個狡猾的傢伙,怎麼現在混進了科技界?!」
  狐狸振振有詞地說:「現在是21世紀了,是科技與知識的時代,說我狡猾,那是你烏鴉先生用詞不當,我那是高智商的表現。這個時代沒有高智商,你能搞什麼科技?」
  烏鴉氣得全身發抖:「你……你是個騙子。」
  狐狸不慌不急、慢條斯理地說:「騙子的智商是很高的,我正在研究這個課題,馬上出版論文,已成為動物世界的成果。我還準備辦一個高智商培訓班。烏鴉先生怎麼樣,交點學費,我教教你,跟我學著點,包你不再上當受騙,而且你還可以像我一樣……當然,這就不能明說囉。」
  
  肚子裡有貨
  母雞對公雞每天天不亮就叫,吵得睡不著覺,早就不滿了。
  母雞對公雞說:「現在的科學證明,太陽並不是你喊出的,你天天早上喊空口號,你煩不煩?」
  公雞反駁道:「你不喊口號,那是你的嗓子沒我的好,不嘹亮。」
  母雞說:「俗話說得好,叫雞公不下蛋。你呀,要多學習一點東西,多做點實事。」
  公雞說:「你怎麼還是老觀念,現在醫學發達了,你肚子裡的貨實際是我給你的,沒有我,你肚子裡能有什麼貨。你幹什麼實事?不就是下下蛋嘛,這蛋在肚子裡不下來行嗎?那憋得多難受,跟我拉屎一樣,拉下來就舒服了。」
  母雞反駁道:「是你的貨,那你下個蛋給我看看。」
  公雞不緊不慢地說:「有成語為證,這叫借雞下蛋,你懂不懂?我公雞忙不過來,借你母雞下蛋而已。」
  
  誰是王
  大象對老虎說:「現在是高度文明的社會,動物界應該發揚民主,我比你重,塊頭又比你大,我不稱王,誰稱王?」
  老虎說:「大象老兄,你個子大,誰都承認,為什麼我們動物世界不要你稱王呢?這說明我們動物世界有著優良的傳統美德。你看看我的臉上,先天就是一個『王』字。你翻翻歷史,我就是不稱王,也是王。」
  大象說:「你那是封建的世襲制,現在就是要清除封建的殘渣余土。」
  老虎說:「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我稱王,說明動物世界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我這形象,一身虎威。你看你,長長的鼻子,怪怪的。你看看你那麼大的耳朵,說像豬,其實比豬還笨……」
  大象發怒了,長長的鼻子向老虎襲來,老虎嚇得落荒而逃,猛奔一陣,轉身望著大象大聲喊道:「你跑得過我嗎?跑得過我,我就不當王了,去當個總統算了。」
  
  雞湯
  主人見小猴子很調皮,於是抓住一隻雞,當著小猴子的面,殺得鮮血直淌。
  小猴子在一旁還笑瞇瞇地拍手叫喊著:「好玩,真好玩。」
  主人感到奇怪,現在殺雞怎麼就嚇不住猴子了。
  小猴子說:「這套假把戲,現在嚇不倒我們年輕人囉。」
  煨雞湯時,小猴子還向主人請求道:「我們祖祖輩輩沒喝過雞湯,請主人開恩讓我嘗嘗吧!」
  
  吹牛
  老黃牛召集大大小小的黃牛和水牛開會,說:「各位弟兄們,世上的人都在吹牛,我們從來沒有自己吹捧過自己。今天,請大家來瀟灑一回,轉變一下觀念,也吹吹牛吧。」
  等了好一會兒,竟然沒有牛發言。
  老黃牛催促大家吹牛。
  老水牛說:「好,我來吹吹自己吧,田是我們耕的。」
  老黃牛說:「這是實話,不算吹牛。」
  小水牛說:「我還拉過牛車呢。」
  老黃牛說:「這也不是吹牛。」
  小黃牛說:「看我吹牛吧,我每餐吃的草,重量比主人要吃的飯量重。」
  「這也不是吹牛。」老黃牛說,
  於是大夥兒都問老黃牛:「那你就吹吹牛吧。」
  老黃牛反問道:「我要會吹牛,我請大家來開吹牛大會做什麼?」
  看來牛吹牛,不是吹牛。
  
  窩邊草
  兔子不吃窩邊草,被動物界指責為「地方保護主義者」。
  早上,兔子媽媽臨出門時,對自己的小兔子們一再囑咐:「媽媽出去尋食去了,你們就在窩邊玩,不要跑得太遠了。」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丈的智慧 - 哲理小故事 方丈的智慧 - 哲理小故事
  方丈下山遊說佛法。在一家店舖裡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方丈大悅,若能帶回寺裡,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件幸事。可店舖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方丈如此鍾愛它,更咬定原價不放。
  方丈回到寺裡劉眾僧淡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方丈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方丈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已:「那怎麼可能。」方丈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欲舊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渡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方丈笑答。眾僧更不解了。方丈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方丈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下。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舖裡和老闆侃價,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侃價,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見那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方丈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另贈方丈龕台一具。方丈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捐笑曰:「慾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法最重要 - 哲理小故事 方法最重要 - 哲理小故事
  一隻蠍子掉進水裡,拚命地掙扎想上岸來。這時一個路人用一截小棍伸向它,準備把它撥到岸邊,再行施救。困境中的蠍子猛地受到木棍的外部打擊,心中憤恨,抬起螯足向棍子蜇去,然後猛推,想遠離攻擊。路人再撥一次,蠍子就再反擊一次。路人把小棍浮在水中,正沉思良策,小棍無意間漂到蠍子的螯足上,蠍子已經緊緊夾住,路人順利地把蠍子拖到了岸邊。教育就如同施救一樣,很多時候,掌握正確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恩圖報 - 人生小故事 施恩圖報 - 人生小故事
  2006年夏天,在德國留學的中國青年楊立從波恩港出發,沿著萊茵河開始了他的自行車旅行。
  一天,當他來到萊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鎮投宿時,卻被幾名身著制服的警察攔住。德國國內的治安相當不錯,幾名警察對他也很客氣,在仔細詢問了他從哪裡來之後,彬彬有禮地把他請到了警局。不明就裡的楊立非常緊張地向警察詢問緣由,可是對方對情況也並不清楚,說是受一個叫做克裡斯托的小鎮之托來找他。
  來到警局不久,楊立就接到從克裡斯托打來的電話。在電話裡,小鎮鎮長掩飾不住欣喜地告訴他,要他回克裡斯托小鎮領取500歐元的獎金和一枚榮譽市民獎章——這是小鎮歷來對拾金不昧者的獎勵。
  原來,兩天前楊立路過克裡斯托的時候,將撿到的一個裝有幾千歐元現金和幾張信用卡的皮夾送到了市政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就悄悄離開了。這次鎮長希望他回去,他當時是想都沒想就推辭了。鎮長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施恩不圖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自己如果接受那筆獎金和榮譽,反倒顯得動機不純。
  鎮長想了想,問楊立:「你知道我們是怎樣找到你的嗎?」
  楊立說不知道。鎮長告訴他,在他離開後,鎮上的人們立即開始打探這個善良的東方青年的下落。由於楊立在鎮上只是稍作停留,鎮上的人也只是聽說他在沿萊茵河旅行,連具體的方向都不清楚。小鎮的警局只好把對楊立相貌的拼圖電傳給上下游兩岸的十多個城鎮的警局,發動了百餘名警力,這才把他找到。
  聽到兩天來克裡斯托小鎮如此興師動眾地尋找自己,楊立很是感動,也很不理解:既然自己都已經離開,還有必要如此大費周折嗎?如果不找的話,豈不是替失主省下了這筆錢嗎?鎮長聽到他的話之後,用英語說了句「東方式思維」,然後嚴肅地回答:「施恩不圖報,並不是你們中國人眼中簡單的個人問題。可以說,你拒絕我們的請求,已經相當於在破壞我們的價值規則。那些獎勵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須接受。因為那不僅僅是對你個人的認可,也是整個社會對每個善舉的尊重。對善舉的尊重,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也讓我們有資格去勸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們才不能因為你的無私而放棄履行自己的責任。」
  這番話顛覆了受中華傳統熏陶的楊立對「施恩不圖報」的理解,也讓已經旅居德國近一年的他第一次真正認識到所謂的「德意志智慧」,還有這個民族近似古板的嚴謹和固執。最後,他終於答應回到克裡斯托,因為他明白自己實在辜負不起那份尊重。
  (翼林摘自《瀋陽晚報》文/毛寬橋)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旁觀者效應 - 哲理小故事 旁觀者效應 - 哲理小故事
   當你想通過電子郵件徵詢某種答案時,你最好逐件分發,這樣會更有效,而以郵件組的形式同時發給許多人,則效果不大。因為當他們收到信時,發現你將這封信同時發給了許多人,他們就會想其他人會給你答覆的,從而忽視了這封信。這是以色列心理學家格雷格·巴榮發現的「旁觀者效應」。

  巴榮曾向特克尼恩技術學院的240個人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詢問該學院有沒有生物系。向其中一半人是單獨發的,另一半人則是以郵件組的形式發送的。結果發現,前一半人中有64%的人回信了,其中有1/3的人給出了詳盡的回答;而後一半人中只有50%的人回信,其中只有16%的人給出詳盡的回答。

巴榮認為,這是一種責任擴散現象。他將這種效應與許多犯罪現場的旁觀者聯繫了起來,當有其他旁觀者在場時,人們進行干預的責任感會減弱。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鴿 - 人生小故事 旅鴿 - 人生小故事
  1914年9月1日,美國所有的新聞電台都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瑪莎於當日下午1時,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瑪莎是地球上最後一隻旅鴿。
  當旅鴿滅絕之後,人們常常會懷著怨恨之情提起俄亥俄州派克鎮的那個小男孩,是他在1900年3月24日這一天,射下了天空中最後那只野生的旅鴿。終於醒悟的人們,試圖將倖存在動物園裡的旅鴿進行培育。可是,失去了藍天的旅鴿,已經失去了一切。1909年,剩下最後3只,1914年,剩下最後1只———人們守在鳥籠外,絕望地看著它們一一死去。
  誰又能相信,旅鴿,曾經是地球上數目最多的鳥兒呢。
  僅僅100年,漫長,卻又如此短暫。
  那是1813年一個尋常的午後,天空中傳來一陣巨大而雜亂的鳴叫,奧杜邦先生抬起頭來:龐大的鳥群,慢慢地遮蓋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陽光不見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寬的鴿群,在奧杜邦先生的頭頂,飛了三天。這位當時最有名的鳥類學家預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這時美洲大陸的旅鴿多達50億只,是當時人類總數的5.5倍。
  可是,歐洲人來了。
  我簡直不能複述他們施之於旅鴿的酷刑。他們焚燒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燒硫黃,讓飛過上空的鴿子窒息而死。他們甚至坐著火車去追趕鴿群。槍殺、炮轟、放毒、網捕、火藥炸……他們採用豐富想像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方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捕殺旅鴿不僅用來食用,還用來餵豬,甚至僅僅是為了取樂。曾經,一個射擊俱樂部一週就射殺了5萬隻旅鴿,有人一天便射殺了500只。他們把這些罪惡一一記錄下來———那是他們比賽的成績。
  甚至有人想出這樣的方法———把一隻旅鴿的眼睛縫上,綁在樹枝上,張開羅網。它的同伴們聞訊趕來,於是一一落網。有時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隻。
  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經看不到成群的旅鴿了。人們都清楚這一點,可是密歇根州的槍聲從未停止。這一年,密歇根州人為了6萬美元的利潤,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鴿築巢地,捕殺了300萬隻旅鴿。兩年之後,曾經可以遮蓋整個天空的鳥群,只剩數千隻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人類忙於相互屠殺時,世界上最後的旅鴿死在了它的鳥籠裡。
  灰色的後背,似乎還有些發藍,鮮紅的胸脯,像一團火在燃燒,絢麗迷人的瑪莎,站在美國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根樹枝上,長長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飛。可是,它再也不能動,不能吃,不能鳴叫了。
  懊喪的美國人為旅鴿立起了紀念碑,上面寫著:「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
  紀念碑只是一塊冰冷的石頭。近百年來,在人類干預下的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就已經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在旅鴿紀念碑下,環境倫理學大師利奧波德哀傷地歎息道:「那些在年輕時曾被一陣活生生的風搖動的樹仍然活著,但是十年後,只有最老的櫟樹還記得這些鳥,而最後,只有沙丘認識它們。」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中生有 - 哲理小故事 無中生有 - 哲理小故事
  1966年7月,《中國畫報》刊登了王鐵人的照片。日本人從王鐵人頭戴皮帽及周圍的景象中推斷出,大慶地處零下30度左右的東北地區,大致在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之間。1966年10月,《人民中國》雜誌在介紹王鐵人的文章中,提到了馬家窯,還提到了鑽機是人推、肩扛弄到現場的。日本人據此推斷出油田與車站距離不遠,並從地圖上找到了這個地方。接著,又從一篇報道王鐵人1959年國慶在天安門上觀禮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鐵人還在玉門,以後便消失了,這表明大慶油田開發的時間是1959年9月以後。1966年7月,日本人對《中國畫報》上刊登的一張煉油廠照片進行了研究。照片上沒有尺寸,但有一個扶手欄杆。按常規,扶手欄杆高1米左右,他們依比例推算出煉油塔的內徑、煉油能力,並估算出年產量,由此日本人得到了當時我們還極為保密的商業情報,開始與我們進行出賣煉油設備的談判。
  日本人能從幾乎沒有前提的情況下,看出確確實實的「有」來,這實在是一種超凡的智慧。
  范 博/薦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人涉足的地方 - 名人小故事 無人涉足的地方 - 名人小故事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有一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什麼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後,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裡,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裡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裡,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裡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裡,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啟發了愛因斯坦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其實,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著人們踩出新的腳印、踏上新的征程。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價之寶 - 哲理小故事 無價之寶 - 哲理小故事
  20世紀初,在非洲礦中發現了一顆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鑽石。有人把它進貢給英皇,作為他冠冕上的飾物。英皇把它送到阿姆斯特丹,交給一個著名的寶石匠,請他加工。你想他怎樣做?
  他拿起這無價之寶來,先刻了一道深痕。然後拿起鐵錘來把它重敲一下。一塊世上僅有的寶石頓時一分為二。啊!該死的寶石匠,闖了彌天大禍!
  事實並非如此。那一敲是經過好幾個星期的深思熟慮的。繪圖、打樣,曾花了許多工夫。它的性質、硬度和裡面的裂紋,都經過詳細的研究。英皇所委託的人,是世上寶石匠中的佼佼者。
  你認為那一敲是敲錯了麼?不。這是寶石匠技術最高的表演。那一敲使那塊寶石成了世上最玲瓏、最炫耀的兩顆金剛鑽。那一敲實在是它的拯救。
  有時,生活也會把你猛擊一下。你流淚、流血、喪志、灰心,你說那一擊是擊錯了。可是你錯了;正是經過這樣的錘煉,你才能夠成為一塊璀璨耀目的寶石。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關痛癢的角色 - 人生小故事 無關痛癢的角色 - 人生小故事
  管絃樂團裡,有一些似乎很無聊的角色,就是遠遠站在後排的敲擊樂手。每當動人的絃樂聲響起,他們總是安靜地坐著,無所事事,他們面目模糊,總被前排的中提琴、單簧管、大鑼大鼓等樂手樂器擋著。
  無聊之中的最無聊,要數敲擊樂手中,敲銅鑼的那位。那些打鼓與敲三角鈴的還好,樂章中段,有時也需要他們動動手,站起來,潤飾幾個音節,又坐下。敲銅鑼的,往往是最後一樂章的末段,才能發聲。一般情況下,你很難發現敲鑼手的存在。樂章末段,總是氣勢逼人,熱血激昂,樂聲震天,樂師拿著如兩塊圓型飛碟的銅鑼互相敲擊,順著拍子重擊兩下、輕擊兩下,大功告成,是一個不太明顯的配角。只有一種情況,敲鑼手會讓人留意,就是當他出錯的時候。大好樂章,峰迴路轉,苦心經營,澎湃尾聲之間,忽然出現幾聲尷尬鬼祟不合拍的銅鑼聲,你當即會留意到後排那雙耀眼的金色飛碟。
  現實裡,大部分人都是一個敲鑼手,角色無關痛癢,每每無所事事,習慣了機械化的作息。養兵千日,只用在一時,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掉以輕心,失之交臂,失敗得不明不白。
  美好的交響樂,要慢慢營造,一個微小的失誤,就可弄糟全局。成敗在於細節,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分,已是莫大的功德。
  (石景瓊摘自《大公報》2008年7月6日 圖/)


原文來自 M518.TK

vemma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