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吝嗇」的獼猴 - 哲理小故事「吝嗇」的獼猴 - 哲理小故事
  法國的新喀裡多尼亞島,是一個獼猴的天堂。
  有一位叫邦尼特的當地導遊說,馴化野生的獼猴,要花很多精力。獼猴生性多疑,一見有人接近,就會「呼啦」一下子逃得無影無蹤。人們只得選擇深秋到初春這段時間來馴化獼猴,因為這時山上的野果稀少,獼猴一般都處於半飢餓狀態,可以用食物來接近它們。
  在掌握了獼猴群體活動的規律後,再選擇獼猴最熟悉、最愛吃的食物,每天定時、定點地投放,直到它們被食物所引誘,每天來吃,形成習慣後,工作人員便可以站在稍遠的地方,既讓它們看見,又不至於驚動它們。這樣對望了一段時間,讓它們對人類不再有恐懼感後,就可以公開投放食物了。
  公開投放食物時,可以固定信號,如吹哨子、大聲吆喝,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只要發出信號,獼猴便會立即爭先恐後地來採食。一般情況下,一群野生獼猴要與人類成為朋友,大約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讓它將你視為敵人,則只需不到一分鐘的時間。
  以前,這裡有一位叫波阿西的工作人員,她是一位馴化獼猴的專家,可是一不小心犯了一個足以讓她悔恨一生的錯誤。為了滿足女兒的要求,在她生日那天送一隻假猴子給她當禮物,波阿西將一隻獼猴捉住,並在獼猴的身上拔下了幾根猴毛。結果,那些獼猴再也沒有吃過她投放的任何食物,只要一見到波阿西,獼猴們便會尖聲驚叫,互相提醒危險來臨。波阿西怎麼也想不明白,一直得到她無微不至關照的獼猴們,竟然連幾根猴毛也如此吝嗇。後來,波阿西不得不被迫辭職,離開了那些她曾經相處了多年的獼猴。
  邦尼特說:獼猴的性格跟人類十分相似,它們可以接受大自然給予的任何災難,卻無法忍受來自朋友的細微傷害!
  科荷摘自《羊城晚報》


原文來自 M518.T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