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屈服的俾斯麥 - 名人小故事
在別人的眼裡,他桀驁不馴、剛愎自用,甚至暴力殘忍,但他頭腦清醒、意志堅定,憑著超人般的冷靜與毅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是一位真正的鐵血英雄。
在德國近代史上,只要一提到奧托·馮·俾斯麥(下稱俾斯麥),世人腦海裡就會呈現出這樣一種印象:身材魁梧、桀驁不馴、剛愎自用、飛揚跋扈、傲慢無理、性格粗俗、暴力殘忍。像彼得大帝、拿破侖一樣,俾斯麥在世時就是人們爭相傳頌的傳奇式人物。他運用「鐵血」的方式,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把德意志作為世界強國推上了歷史舞台。
用抽煙挑戰奧地利權威
俾斯麥35歲時,擔任普魯士國會的代議士,這是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1851年5月11日,年僅36歲的俾斯麥作為一名新代表進入法蘭克福聯邦議會。當時奧地利在各邦中勢力最為強大,而俾斯麥所代表的普魯士勢力相對較弱。在聯邦議會中,他對奧地利藐視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滿,想找機會對奧地利人提出挑戰。
在議會中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就是只有擔任主席的奧地利人才有權吸煙。俾斯麥看不慣這種做法,在一次會議中,當主席抽出一支雪茄煙時,他立即拿出一支煙,並向主席借火點燃,大模大樣地抽了起來,以此表明普魯士與奧地利是平起平坐的。俾斯麥這一舉動令主席和其他各邦代表刮目相看。
俾斯麥做夢都想擊敗奧地利,統一德國。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居然在國會上屢次主張和平。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真實意圖,他說:「沒有對於戰爭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後,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面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疾、妻離子散的悲傷?」在國會上,他為奧地利的行動辯護,這與他一向的立場背道而馳。很多人被他迷惑了。不過,當他當上首相後,立即對德國公眾說:「對於一個外交家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抱有幻想。」並立即想方設法對奧地利宣戰。法國外交家格臘蒙曾對俾斯麥進行過細緻的觀察,深刻揭示了俾斯麥善變而靈活的秉性:「他的眼睛從來不顯出笑意,他說話時,好像總咬著牙關。他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他對秘密故意採取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似乎他不願意影響事物的自然發展。儘管如此,卻使人感到,他隨時都準備鬥爭。」
遭遇刺客後步行回家
1862年9月,俾斯麥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機,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他為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從此,他得以在德國統一大業中一展才華,成為「千古名相」。
在統一德國過程中,俾斯麥縱橫捭闔,無所不用其極。1866年4月8日,他同意大利結成同盟,隨時準備向奧地利開戰。但是,大家都指責俾斯麥如果推行武力政策失敗,他將成為歷史的罪人。俾斯麥在御前會議上堅定地說:「我知道,我被普遍咒罵。正像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我拿腦袋作賭注,哪怕我上斷頭台,也要賭到底。普魯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狀,兩者都必須走(武力)這條路,別無他途!」
群眾的反戰情緒終於達到極致。5月7日,俾斯麥回家途中突然聽到身後兩三聲槍響。他急轉身,看到一個青年正向他射擊!俾斯麥猛撲過去,一手抓住青年的右手腕,一手抓住青年的喉嚨。刺客用左手拿過手槍,再向俾斯麥射擊兩槍。一顆子彈打在俾斯麥的褂子上,一顆擊中了他的肋部。這時,一個過路人和兩名士兵趕來抓住刺客,俾斯麥才得以脫險。
俾斯麥肋部隱隱作痛,但他還是堅持走回官邸。夫人約翰娜正陪客人用餐。俾斯麥沒有打攪他們,而是走進書房,給威廉一世寫了一個簡短的報告,然後走進餐廳,吻了夫人的前額,像講故事似的說:「小寶貝,你不要害怕,一個人開槍打我,感謝上帝,我沒有事!」就是憑著這種冷靜和毅力,俾斯麥走到了統一德國的最後一步。
原文來自 M518.TK
- Jul 17 Sun 2011 08:35
永不屈服的俾斯麥 - 名人小故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